我們都知道心臟是供血的主要器官,中醫(yī)學中也講“心主血脈”,指心氣推動和調節(jié)血液循行于脈中,周流全身的作用,發(fā)揮營養(yǎng)和滋潤作用。
在黃帝內經中《素問 靈蘭秘典論》記載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”《素問 調經論》說:“心藏神。”而“神明”、“神”是指高級中樞神經機能活動。這些功能由心主持和體現(xiàn),所以說“心主神明”。說明前人對心的理解,包括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的功能在內。人體臟腑、氣血在心的這種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活動的影響下,進行統(tǒng)一協(xié)調的生理生活。如心有了病變,缺失神明統(tǒng)率的作用,其它臟腑的生理功能也會受到影響。
由此可見心臟不僅是血液的動力之源還是我們神志的誕生之源。
養(yǎng)心是養(yǎng)生的基礎,心就是我們的“心臟”;心臟是人體的動力提供者,它日夜跳動,為我們的身體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。人有喜、怒、哀、樂,大自然有寒、暑、風、濕、燥等,這些都會使人體致病,養(yǎng)心得格外注意。那么,中醫(yī)如何養(yǎng)心呢?
情緒不要大喜大悲:
在中醫(yī)看來,一切波動的情緒對人體都是不利的,大喜則傷心;若想養(yǎng)心,則不能大喜大悲,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,看淡一切得失,傷什么也不能傷“心”。
保持不生氣、不緊張,一切隨自然、經常旅游:
生氣是對人體的最大傷害,當人生氣時,血壓會突然間升高;長期生氣,心臟會受不了,人們常說:一被嚇,就心跳加速,小心臟”呯呯“地跳,心臟受不了驚嚇。另外,身體內的濁氣便會亂竄,竄至心臟之間,便會堵塞心臟,長期容易形成心包積液。
經常按摩心包經:
人體的每條手臂都有6條經絡,其中在手臂的陰面的中間那條線就是心包經;心包經與心臟有關,經常按摩心包經,保持心包經的暢通,對心臟病很有益處。如果感覺心慌時,用刮痧板沿著心包經從上至下地刮痧,心臟會感覺特別舒服。
保持適量的運動,促進心臟的活力:
如果一個人長期不運動,心臟就漸漸地失去活力;運動能加速身體內血液的循環(huán)速度,增加心臟的活力,心臟的活力提高了,身體各方面的機能就會提高。
每天美美地睡個午覺:
睡午覺,看似簡單的事情,但對養(yǎng)心卻非常有利;為什么呢?人經過了一個上午的勞動,頭腦已經非常累了,需要休息;中午,剛吃過午飯,消化食物需要充分的血液,再加上11-13點是心經的運行時間;此時美美地睡個午覺,對于身體非常有利,哪怕閉目養(yǎng)神30分鐘,都能很好地養(yǎng)生!
多吃點紅色的食物、多與快樂的人一起:
紅色的食物利于養(yǎng)心,利于心臟,可經常吃,食補的方法安全簡單;比如紅豆、紅皮花生、紅棗,這些食物能補血養(yǎng)顏,還能養(yǎng)心。另外,多與快樂的人生活在一起,少一些爭論事非,將心放寬,也是養(yǎng)心的好方法。